刹住恶意差评歪风
时间:2024-12-05 作者:佚名 来源:西藏自治区委员会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
某电商企业为打击竞争对手,组织员工有计划地购买该公司产品,并在网站上发布恶意差评。近日,公安机关依法对其作出行政处罚。
买家评论是消费者线上购物的重要参考,与线下评价“口口相传”相比,网上评论传播范围更广、留存时间更长。对于差评,多数消费者不会仔细辨别其为合理还是恶意,一条差评就有可能影响不少生意。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这一点,出于敲诈勒索、行业竞争、情绪宣泄等原因,对电商企业进行恶意差评,甚至买“水军”蓄意抹黑。
网络平台是商品交易的重要场所,恶意差评直接影响店铺评分和排名,不仅给电商企业造成经营损失和信用损害,而且干扰了真实的评价体系,误导消费者的购买决策,扰乱了公平竞争的网络市场秩序,不利于电商行业健康发展和诚信体系建设。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》规定,经营者不得编造、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,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、商品声誉。但在实践中,商家应对恶意差评常常面临证据收集难、诉讼成本高等问题。公安机关此次对恶意差评行为进行行政处罚,不仅是一次执法,更是重要警示。网络不是法外之地,在互联网上,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言行负责,多行不义终将承担法律责任。
对于电商企业而言,不必对正常差评过分恐惧、抵触,应从中吸取经验、改善商品和服务质量,并通过良好的售后保障、长期的合规经营增强自身抗风险能力。一旦遭遇恶意差评,一定要立场坚定、积极维权,收集保存好证据,向平台申诉或通过法律渠道解决,尽快消除影响。每一次对恶意差评的抵制,都是对不法分子嚣张气焰的打击、对自身合法权益的捍卫。
公平、诚信、有序的网络交易环境需要各方共同营造。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,明确恶意差评的法律界定和处罚标准,让不法分子付出应有代价。平台方需优化评价机制、加强监管,建立高效透明的申诉与处理机制,帮助商家降低维权成本,维护网络交易秩序,推动市场健康发展。
(编辑:索朗次仁)
原文链接:https://wxb.xzdw.gov.cn/wlzl/202411/t20241130_529993.html
[免责声明]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,仅供学习交流使用,不构成商业目的。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。
最新信息
- 2024-12-05中国女检察官协会第六次会员...
- 2024-12-05最高人民法院召开深入贯彻中...
- 2024-12-05董开军检察长率河北检察代表...
- 2024-12-05张军会见澳门终审法院院长宋...
- 2024-12-05应勇参加最高检办公厅第三党...
- 2024-12-05检察公益诉讼10周年座谈会...
- 2024-12-05最高检召开党组扩大会传达学...
- 2024-12-05联合国防暴队绩效考核强化研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