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 电信法治网!

当前所在: 首页 > 电信法治 > 正文

微短剧中的“霸总风”还能刮多久

时间:2024-12-17   作者:佚名  来源:西藏自治区委员会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

  最近,广电总局发布“霸总类”微短剧管理提示,对“霸总类”微短剧的制作方向进行指导。根据要求,监管部门会加强对“霸总”微短剧的管理,要求制作方压缩数量、提升质量,不以“霸总”之类的字眼作为片名吸睛引流,对“重点微短剧”和“普通微短剧”,要严格把关,加强调控。与之相关的微短剧价值观和创作风格,也得到规范:要坚持现实主义原则,创作表现企业家群体的微短剧,要主动设置议题讲好历史上和当代的中国企业家故事,尤其是要防止宣扬攀附权贵、豪门富豪的婚恋观。

  以上规定,引发不少网友的叫好。在短视频中长期存在的“霸总风”,终于有望消停了。稍有理性的人都能看出,那些“霸总类”微短剧,不论是角色还是剧情,都远远脱离实际。它们能满足一些观众的“白日梦”式的幻想,却与现实生活毫无关联,对很多人尤其是未成年人的价值观有不利影响。

  比如,有些微短剧里的“霸道总裁”,没把多少精力放在公司经营上,整天不是跟“原配”吵架,就是跟“第三者”暧昧。还有一类微短剧,将“霸道总裁”塑造成无比痴情的俊男,动不动就“霸道总裁爱上我”,好像成功的企业家成日里只对男欢女爱感兴趣。有一些更离谱、更荒唐的情节设计,让人“辣眼睛”。以上种种现象,本质上就是在满足一部分观众的低级趣味,或妄想一夜暴富,或偏离伦理规则,充斥着拜金主义与享乐主义的不良风气。

  影视作品应该是基于现实的艺术升华,不能严重偏离现实轨道,更不能背离审美的基本原则。即便在所谓的“审丑”的网络亚文化的概念里,这些负面元素也不可能引起多数人的认可。那些讴歌企业家拼搏精神的作品,倡导积极面对生活和挑战的微短剧,就算没有那么多噱头,它们终究是立得住的作品。在最基本的价值观与创作理念上没有问题,才有可能升华到艺术风格探索的层面。

  可以说,“霸总类”微短剧存在诸多艺术层面之外的问题,其扭曲的观念就是不容忽视的问题。正如广电总局在上述要求中强调的,禁止微短剧“影响大众对中国企业家群体的认知,损害企业家群体形象”。其中的原因不难理解。现实中,绝大多数企业家都是含辛茹苦的创业者,赚钱之不易,经营之压力,是那些炒作“霸总”题材的人难以想象的。之所以要强调用现实主义的方法来表现企业家的形象,就在于真实的创业之路是异常艰险的,没有天上掉馅饼的事情,更没有那么多“狗血”剧情。用肤浅、庸俗的“霸总”标签,来遮盖企业家本来的模样,是对辛苦创业的企业家的抹黑。

  当然,很多“霸总类”微短剧的制作者,并非不明白上述道理。他们正是看到了现实与虚幻的巨大差异,找准了某些观众的特殊心理需求,才刻意写出庸俗、反智的剧情,才专门拍出荒唐、无聊的故事,本质上就是在迎合市场,吸引流量。但是,有长远经营想法的人,是不可能一味想着赚快钱的。就算“霸总类”微短剧能成为一时的“爆款”,但实际上扮演的是扰动舆论环境的负面角色。有些严重违背公序良俗的微短剧,或被下架,或遭到多数观众的抵制,制作方最终会被自己的“小聪明”反噬,丢了口碑,也没法持久盈利。

  从这个意义上讲,想要让一部微短剧真正实现“叫好叫座”的目标,主创团队就必须下功夫打磨剧本,写出真正让广大观众喜闻乐见的故事,并在演员表演、后期剪辑等环节,少一些噱头与浮躁,多一点真诚与专心。好的微短剧一定是能经得起市场和时间的双重考验的,那些一味迎合某些人低级趣味的做法,就该被监管部门禁止。也只有这样,才能真正实现微短剧市场上的优胜劣汰,进而推动行业内部的自律与自我净化。(黄帅)

  (编辑:边珍)


原文链接:https://wxb.xzdw.gov.cn/wlzl/202412/t20241208_532577.html
[免责声明]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,仅供学习交流使用,不构成商业目的。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。

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,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、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。电信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。
本网部分转载文章、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,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。
北京中农兴业资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主办 | 政讯通-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
联系电话:010-56212745、010-53382908,监督电话:18518469856,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10-57028685
第一办公区: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;第二办公区: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
邮箱:qgfzdyzx@163.com  客服QQ:3206414697 通联QQ:1224368922
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